當我開始參加這門 Python 機器學習的訓練課程時,內心抱著的不僅僅是學會一套技能的期待,更是對於未來職涯方向的探索。我希望自己能不再只是旁觀數據變化的觀察者,而是能夠主動理解並掌握資料背後意義的行動者。選擇 Python 機器學習這條路,是因為我相信它能打開更多可能,無論是進入科技應用、數據分析,甚至是我近來愈來愈感興趣的量化投資領域。
Python 是目前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程式語言之一。它的語法簡潔、學習曲線平緩,而且擁有非常完整的機器學習生態系統。從資料讀取、清洗、視覺化,到模型建立、預測與部署,Python 幾乎都有成熟的套件可用,如 pandas、numpy、scikit-learn、matplotlib、TensorFlow 等。
這讓我能用一門語言,從零開始完成資料分析與預測的全流程。不論是做回歸、分類、時間序列分析,甚至是後續進階的深度學習與強化學習,Python 都是最穩固的起點。
機器學習簡單來說,就是讓電腦從資料中學習,進而做出判斷與預測。在這段訓練期間,我完成了兩個專題,讓我第一次真正地把抽象的模型應用在真實世界的資料上。
📌 第一個專題是「台積電與 ETF 報酬率關聯性分析」
我運用 Python 的 yfinance 套件抓取歷史資料,透過日報酬率、Z 分數、線性回歸等技術,實際驗證台積電與多檔 ETF(如0050、00878)之間的聯動性,並以視覺化輔助分析。我學會了模型建立、解釋斜率與相關係數的意義,這是我第一次將財務分析與程式邏輯結合,覺得非常有收穫。
📌 第二個專題是「黃金、美金與台幣的關聯性分析與預測模型」
這次我導入 RSI、MACD 等技術指標,並結合邏輯回歸與隨機森林模型,預測黃金的隔日漲跌。我第一次學會如何設計分類模型、如何評估 precision、recall、f1-score 等指標,也了解交叉表與熱力圖如何呈現特徵之間的關係。
這兩個專題不僅讓我實踐所學,更開啟了我對量化投資應用的興趣。在期末發表時,有老師鼓勵我未來可以往這方面發展,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肯定,也讓我更確信自己選擇學習 Python 機器學習是對的。
從一開始連套件安裝都不熟悉,到後來能結合資料來源、自訂模型邏輯並實際輸出圖表,我深深感受到:「AI 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科技名詞,而是我真的可以一步步掌握的技能。」
尤其是使用 Python 撰寫模型,並透過 ChatGPT 輔助 debug 與理解程式結構,我建立起了學習 AI 的信心。我開始不再只是照著教學做,而能夠根據實際需求修改變數、調整模型參數,這種進步讓我很有成就感。
經過這段課程訓練後,我不僅建立了基礎,還有了下一步的方向:
深入學習時間序列模型(如 RNN、LSTM)
因為金融資料具高度時間性,傳統模型無法捕捉時間依賴性,而 RNN 與 LSTM 可以建構具記憶能力的預測模型。這將讓我未來在黃金、ETF、匯率等資料分析上有更強的表現。
強化程式撰寫能力與效能優化
我希望能進一步優化程式效能,熟悉向量化操作、模型調參與資料處理流程最佳化。讓我能夠在大資料量下也能有效處理與預測。
探索量化投資策略與回測工具(如 backtrader、zipline)
未來我希望學習如何撰寫完整的投資策略模型,進行歷史資料回測與績效評估,真正走向策略設計與自動化投資的路上。
回頭來看,我很慶幸當初做了這個選擇。雖然學習過程中有卡關、有困惑、有疲憊,但每當我完成一個小功能、看見模型跑出結果時,那份喜悅與成就感,是無法言喻的。
Python 機器學習為我帶來的,不只是「程式技能」,更是「邏輯訓練」、「數據敏感度」、「問題解決能力」,這些都是未來在各行各業都能用上的跨域實力。
這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。我相信,學習永遠不嫌晚,只要我願意繼續前進,未來的我,一定會感謝現在努力學習的自己。